重庆社会科学

本刊特稿

  •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目标任务与实践路径

    高鸣;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构成。新时代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确权登记颁证成效显著,“二轮延包”试点有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对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亟须构建与之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以更为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更高水平的农地流转市场、更加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支撑,促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应持续推进“二轮延包”试点,激发制度内生动能;健全服务支撑体系,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民权益保障,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9期 No.370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数字治理专题

  • 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有为政府视角

    阳镇;王文娜;

    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是响应科技变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体现为“生产要素—产业类型—企业主体”多个层面的综合性竞争能力,即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主导性生产要素地位、数字产业与数字产业化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数字企业成为强竞争性企业。目前,我国的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字贸易竞争力显著改善,整体上具备较强的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有为政府视角下中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立足“战略引领部署—政策供给与集成—主体培育—生态营造”四维框架重塑政府功能定位,在面向数字经济的产业政策集成度、新型数字监管体系建设、构建社会生态系统等方面重点发力。

    2025年09期 No.370 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 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的文化逻辑:价值意蕴、复合样态与路径优化

    唐庆鹏;

    文化既是数字空间政治安全利益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状况的基础影响因素,有助于因应数字空间多源流政治亚文化的安全挑战,提高政治安全软实力,塑造数字空间政治安全新格局。数字空间政治安全在文化层面内蕴着“传统—社会历史性”“政治—价值主导性”“发展—实践时代性”三重叙事样态的有机统一,并叠加作用于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的政策议程与实践行动。新时代维护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的文化路径,核心是在数字空间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安全文化以厚植政治安全根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铸牢政治安全信念、建设中国式数字文明以增强政治安全自觉,为实现可持续的数字空间安全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持久的文化保障。

    2025年09期 No.370 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

  • 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主体性建设的多维挑战与创新路径研究

    王克修;陈琼瑛;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主体性建设。在数字技术特别是算法技术的推动下,文化领域的权力结构正在重塑、话语主导权逐渐转移,传统价值体系受到冲击,“人机区分”标准变得模糊,引发了文化认同的深层危机。而AI系统内嵌的价值偏见、责任归属和数据分配失衡等结构性缺陷,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使得文化权力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文化领导权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文化符号体系遭遇技术祛魅,文化主权成为新的战略焦点。应对以上挑战,要构建“人类智控+AI辅助”的文化生产机制,推进实施文化数据主权体系的协同路径;明确算法的价值导向,借助区块链实现文化确权;建立预防性文化立法规范,推动跨部门文化协同治理,并参与国际文化技术规则制定。中国应在坚守文化本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包容性和引领性的智能时代文化治理体系,为全球文化治理提供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2025年09期 No.370 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

    陈黎黎;余凤;

    从大历史观出发,可由三重历史向度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人民主体性的生成:长时段,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精神生产论说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产物;中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接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短时段,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因应。结合当下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词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是文化生产的需求主体、文化传承创新与繁荣发展的推动主体、文化治理的参与主体、文化权益的享有主体以及文化交流的传播主体。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指导着当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实践: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现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惠民;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为民;三是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民。

    2025年09期 No.370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社会学研究

  •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际比较与现实启示

    何晖;张书铖;

    在数字经济驱动就业形态变革的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构建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效能更优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各国应对转型挑战、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核心议题。基于Gilbert–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四维分析框架,选取丹麦、美国、新加坡、德国、巴西、英国等典型国家,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实践做法和建设经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突破身份界定是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保障内容的多层次决定制度覆盖范围、治理框架和技术手段直接影响服务可及性、多元化筹资机制为制度可持续性提供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背景下,提出建设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建立弹性身份认定体系;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基础保险+弹性补充”的组合模式;完善服务供给方式,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平台代扣代缴与跨区域转移;探索多渠道和可持续的筹资模式,在资金保障上构建“平台+个人+政府”多元分担机制。

    2025年09期 No.370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 延迟退休政策的潜在影响与应对策略——基于国际经验的启示

    顾冬冬;毕洁颖;

    延迟退休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国家战略,将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探讨该政策的潜在影响并借鉴国际经验,为中国寻求应对之策。研究发现:在政策制定维度,周密性不足导致的系统性缺陷将冲击劳动者就业和健康;稳定性缺失引发的频繁调整将削弱公众信任与弹性保障机制;关联性薄弱造成的协同不足则波及生育、企业经营、居民收入和消费领域。借鉴国际经验,德国的弹性退休和法律保障,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和养老金信息服务,美国的移民政策与缴费豁免,日本的渐进式改革与就业配套等措施,均有效推进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未来中国需建立就业扶持与健康保障体系,保持政策连贯性以稳定社会预期和强化公众信任,通过跨部门协同强化养育支持、企业帮扶与收入再分配政策,确保延迟退休战略持续深化实施。

    2025年09期 No.370 9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2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一带一路”陆上国际贸易规则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田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陆上国际贸易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作用。从规则的运行实效来看,现有的“一带一路”陆上国际贸易规则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WTO贸易规则呈现出“碎片化”状态、与贸易相关的税收规则滞后、贸易跨境金融服务规则不足、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危机、歧视性国际贸易规则“死灰复燃”等。为了协调沿线国家贸易利益,契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巩固贸易合作成果,中国应积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推动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创新来应对挑战。未来规则的创新工作可以WTO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推动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统一化;推动“一带一路”区域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创新;尽快完善相关的税收饶让、AEO认证、铁路货物运输、陆上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规则等。

    2025年09期 No.370 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 中国—东盟新能源贸易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研究

    谢非;吴朝芬;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贸易与金融协同发展对推进人民币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有现实意义。依据国际贸易和货币选择等理论,收集整理2012—2023年我国与东盟十国新能源国际贸易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中国—东盟新能源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对东盟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新能源贸易发展水平提升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有正向促进作用;新能源贸易发展水平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促进作用与双边汇率波动率呈负相关;中国—东盟新能源国际贸易水平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新能源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大于门槛值时才会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国需迭代创新新能源核心技术,巩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技术领先优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依托,强化新能源通道贸易量与质的升级,实现中国—东盟新能源贸易规模效率倍增目标;将中国—东盟新能源交易货币锁定人民币,适时推出“新能源+人民币”东盟计价和结算体系;以新能源贸易为载体,构建起东盟区域人民币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

    2025年09期 No.370 1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7K]

青年学者论坛

  •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向度的三维建构:历史·实践·价值

    汪越;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推进下“人类文明未来向何处去”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实践和价值三个层次回答了这一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在近代遭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后的历史选择,它既非传统文明的复归,也非西方文明的翻版,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的独立自主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吸取其他国家现代化实践的经验教训,以“两个结合”为根本路径,形成了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大文明特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参照;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克服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矛盾,也展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未来趋势,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更在人类文明总体尺度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提供了中国答案。

    2025年09期 No.370 13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4K]
  • 下载本期数据